返回

行业资讯 | 2025年第一期(总第七期)医学物理师(核医学)线下实操课程培训成功举办

2025-04-25 10:26:05
4月18日-20日,2025年第一期(总第七期)医学物理师(核医学)线下实操课程培训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广州市核医学质控中心主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王欣璐主任主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汪志标党委书记,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核医学分会赵雁鸿会长,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欧阳伟主任委员,广东省辐射防护协会孔令丰会长,中国民族卫生协会核医学分会副会长、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冯彦林主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核医学分会常委单保慈教授,专委会专家于晓晓以及院方相关科室负责人和来自北上广等十余省市的学员参加了本次活动。
汪志标党委书记在致辞中对协会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设立临床技术支持单位以及分会给予院方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并围绕院方及科室的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发展前景、医院优势、人才建设、科室特色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表示,院方对本次医学物理师(核医学)线下实操课程培训高度重视,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与国内、省内的专业同道们进一步加强学术沟通,将院方核医学科进一步打造成为一个实力先进、具备特色的学科专业。
赵雁鸿会长在致辞中表示,我国核医学影像设备从不足百台增至近2000台,但人才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短板。他指出,核医学物理师是保障影像质量、优化核素治疗及推动科研转化的核心力量,需兼具技术把关、跨学科协作与政策沟通能力。为此,多方共建的医学物理师(核医学)线下实操课程培训将聚焦科技创新与临床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他呼吁学员积极反馈,优化培训体系,共同完善职称认定等制度建设,助力核医学从“设备扩容”迈向“生态升级”。
欧阳伟主任委员首先祝贺本次培训成功启幕,并表示作为拥有全国最大规模核医学从业群体的科学大省,广东在核医学领域积淀逾四十年发展经验,目前省内高校已建立覆盖本科至研究生的完整培养体系,且正持续输送专业人才。此次联合医院开展的"理论-实践-应用"三维培养计划,将重点突破核医学剂量标准化、设备精准化操作等关键技术难点,助力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孔令丰会长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核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加速拓展,医学物理师职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内多所高校已相继开设医学物理本科及硕士专业,多措并举推进人才梯队建设,着力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定向输送核医学物理专业人才。孔令丰会长强调,协会将深化行业协同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学科规范化发展,并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期待,预祝培养计划取得预期成效。
冯彦林副会长在致辞中强调,面对我国医学物理师人才缺口过大这一的严峻形势,本次培训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拓展知识范围,提升技术水平,明确岗位职责,推动建立"技师-物理师-医师"三方质控闭环,为《健康中国2030》核医学技术普及提供核心人才支撑。
单保慈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我国核医学设备装机量的增长,医学物理师已成为保障医疗质量的核心技术力量。当前,国内核医学物理师人数远低于WHO建议的配置标准。单保慈教授强调,医学物理师需承担IAEA定义的八大核心职责,包括设备质控、辐射防护及剂量学优化等。他指出,全国仍有大量的从业者面临职业晋升通道缺失的困境。为此,本次培训课程汇聚多家三甲医院资源,设置核医学设备成像机理解析、回旋加速器运维等理论模块,开展核医学设备质控等多项实操训练。为我国核医学物理师提供人才储备,并预祝本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
在热烈的掌声中,赵雁鸿会长与王欣璐主任共同为医学物理师(核医学)临床技术支持单位揭牌,参与本次活动的领导及专家进行了合影留念。
培训环节,王欣璐主任、单保慈教授、符乙敏主管技师以及瑞派医疗的专家们围绕核医学物理师职责、核医学成像原理、核医学物理师常备知识、辐射防护中的物理原理等相关内容作了专题报告。在理论层面为学员们讲解了核医学诊疗工作场所环境评价要点、SPECT、PET及CT的质控标准解读及检测要点、核医学图像质量问题及原因解析、医用回旋加速器的组成及原理等。实践环节中,专家们以“沉浸式实操+场景化教学”为特色,以生动直观的方式演示设备调试技巧,并详细剖析了相关设备的质量控制重点,为学员带来了紧贴临床实际的操作经验和实用建议,助力学员快速掌握核心技能,广受参训人员的高度认可与一致赞誉。
培训结束后,所有学员参加了严格的考核,全面检验了学员们在培训期间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经过为期三天的培训,学员们对核医学物理师的工作职责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操作技能进一步提高。医学物理师(核医学)线下实操课程培训的举办,旨在培养更多的核医学专业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群众,推动我国核医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医学物理师(核医学)线下实操课程培训将继续优化课程质量,致力于为每一位核医学从业人员提供一个优质且高效的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