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军院士以“医用加速器的自主研发与应用”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从医用加速器及其应用简介、自主产权医用加速器的研发进展及我国医用加速器产业未来发展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加速器在核医疗的疾病诊疗、同位素生产、辐照杀菌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应用的2/3同位素由加速器生产,缺中子的短寿命同位素只能由同位素生产。然而,目前我国80%的肿瘤传统放疗用直线加速器为进口设备。在2020年首台自主产权医用加速器投入使用前,我国PET/CT同位素生产使用的加速器全部为进口设备。
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倡导,几十年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加速器研究团队,先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T/CT回旋加速器、CT球管、高功率花瓣加速器等民用高端装备与关键器件。建立自主可控的核医疗供应体系,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满足不同需求、普通老百姓都能负担的医用加速器产品,将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提升国民健康保障水平贡献“核”力量。
人工智能与核医学分子影像相结合,是核医学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创始院长、国际知名的医学影像AI专家沈定刚教授以“人工智能在PET中的临床应用”为题做了大会主题报告。
沈定刚教授介绍了人工智能赋能PET临床全程工作流的具体案例,包括成像前的摆位操作、扫描定位调整、剂量调制,成像中的图像扫描AI图像重建,成像后的AI质量控制,以及功能评估中的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AI自动分割及分类、AI图像配准等。沈教授还展示了PET智能分析系统在肿瘤诊断决策中的实际应用,该系统颠覆了传统的核医学影像阅片流程与模式,能够辅助核医学医师阅片和诊断,短时间内完成图像加载、智能检测病病灶定位、定量分析、医生确认、报告撰写等任务,显著缩短阅片用时,提升诊断的准确性。智能分析系统在提示肺部高风险结节、锁定癌症转移、助力高端体检方面表现亮眼、潜力巨大。
随着上世纪50年代人工智能正式诞生,到2010年以来人工智能全面走向各行各业和生活,再到2022年底“通用人工智能”ChatGPT的问世,人工智能带来的破坏式创新机遇仍在延续。
沈定刚教授
除开幕式与主旨演讲外,本次大会另设17个分会场,主题涵盖诊疗一体化中的核医学、PET与肿瘤、功能核医学(SPECT/CT)、体外分析、心脏核医学、核素治疗、核医学技术、实验核医学、放射性药物研发与转化、神经影像、核医学护理、青年人才成长与学科发展、大数据与AI在核医学的应用、质量控制、核医学科建设、指南与共识、核医学的科普与信息传媒等多项内容。闭幕式上,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李亚明教授作了精彩的Highlight,对整个会议进行了全面的总结。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李亚明教授作会议Highlight
本次大会正值核医学步入快速发展期召开,会议规模盛况空前,参会人数创核医学历史新高。尤其是大会开幕式,全体核医学委员集体诗朗诵《强国有我 核医担当》,激起在场核医学同仁的满腔热情,使会议氛围达到高潮。而第十二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半年多的工作视频则通过视觉、听觉的艺术呈现充分展示了在汪静主委的领导下,全体核医学同仁会全心致力于推动中国核医学全方位发展决心和信心。开幕式上,与会者聆听了五位院士、专家的主旨报告,这些高水平学术报告,给予与会者深刻启迪、催人奋进。与此同时,各分会场人气爆棚、座无虚席,与参会者发言踊跃。这次会议为核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同仁提供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会议的召开将对推动我国核医学事业蓬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会议圆满成功,将载史册。伟大的时代,赋予核医学人光荣的使命,“聚焦精准 拓展创新”,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核医学未来可期!
闭幕式座无虚席